IMES、LISSI聯合講座 中國地方財政的新挑戰
社科院應用經濟與社會發展(Applied Economics and Social Development,IMES)英語碩士學位學程與空間社會資料整合研究中心(Lab for Integrated Socio-Spatial Science and Information,LISSI)12月11日聯合舉辦講座。講者為北京大學林肯研究院城市發展與土地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劉志,講題為Urban Public Finance in China(中國的地方城市財政)。劉志目前為美國林肯土地政策學會(Lincoln Institute of Land Policy)高級研究員,並且負責該學會中國與亞洲地區事務。林肯土地政策學會歷史始於1946年,乃是林肯家族為了宣揚美國政治經濟學家亨利喬治 (Henry George)的理念而設立,如今已經成為世界著名的土地政策智庫。演講以英語進行,聽眾包括IMES,地政,財政等師生約20餘人。
首先劉志淺顯易懂地介紹大陸的稅收分享體制(Tax Sharing System),並藉此解釋地方政府除了仰賴中央政府分配的稅收之外,土地財政才是主要的收入來源。地方政府主要透過兩個方式推動土地財政。第一個方式是土地使用權的出讓;第二個方式是創設都市發展投資公司,並以土地當做抵押品向銀行融資。另外,大陸2014年通過的預算法,允許地方政府在國務院同意下可以直接舉債,自此地方政府的債務快速累積。根據官方數據,地方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已經達到60%,也就超過國際定義的危險門檻。他也提到,根據北京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的估計,實際的地方政府債務比重,應該已經達到GDP 80%以上。
劉志接著說明,大陸地方政府具有獨佔優勢,長期刻意壓低對於開發商的土地供給。人為減少土地供給加上經濟成長帶動需求,供需失衡自然推升了都市內土地 (生產要素)以及住宅(最終產品)的價格。相對地,缺乏強勁住宅需求的地區,可能出現土地乏人問津的資源浪費。除此之外,為了吸引外來的製造業,地方政府蓄意壓低農地的補償,以便提供廉價工業土地。過低的農地徵收補償,導致政府與農民間的緊張關係。他也提醒,大陸房地產跌價態勢已經成形,未來土地出讓金收入勢必減少,地方政府的財政將日益困難。過去榮景時大量興建的公共設施,例如道路公園等,將出現缺乏維護財源的窘境。因此,大陸必須認真思考課徵房產稅的可能,以補充日漸減少的出讓金。林肯土地學會多年來在大陸推動房產稅,政府並且已經在上海和重慶試點。然而他憂心地指出,隨著擁有房產的個人漸多,課徵房產稅的難度也就日增,因為他們正是納稅義務人。如果地方政府無法開徵房產稅,未來就連既有公共建設的維護都會出現問題。
劉志也介紹了土地產權公有制下,大陸地方政府如何透過獨佔土地供給的優勢,建立一套土地財政的運作模式,藉此提供快速經濟成長所需的基礎建設。但是隨著土地開發漸趨飽和還有經濟成長放緩,地方政府必須放棄過度依賴出讓金的模式,尋找更永續穩定的地方稅源。